曾经的“机圈一哥”苹果,现在要沦为“组装厂”了?近日,备受期待的苹果折叠机近期曝出重大转折:放弃自主研发计划,转而采用三星的无折痕屏幕方案。要知道,苹果此前曾高调宣称要彻底攻克折叠屏普遍存在的折痕难题,这番承诺落空的速度着实惊人,如今更被质疑直接整合三星技术 "拼凑产品",而传闻19999元的定价更是引发争议,iPhone逐渐沦为 "技术缝合怪" 的调侃并非空穴来风。 深究背后原因,苹果的自研困境与决策迟缓难辞其咎。在折叠屏赛道上,苹果入局本就滞后,三星与国产厂商早已布局多年。华为不仅推出了三折叠机型,其折叠屏专利储备丰厚;而苹果此时才试图绕开现有技术壁垒自研,难度可想而知。折叠屏市场入场已晚,自研之路更耗时费力,即便最终量产,市场接受度仍是未知数。 值得注意的是,苹果折叠屏计划采用14:10的屏幕比例,巧合的是华为下一代折叠新机也将搭载这一比例屏幕,且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布,比苹果机型早出不少。显然,苹果拖延越久,抢占市场的机会就越渺茫。 近两年苹果的创新能力屡遭诟病,手机迭代的 "挤牙膏" 式更新已成共识。当国产机型普遍搭载各类AI功能时,苹果相关功能迟迟未在中国市场落地;如今折叠屏进展又一波三折,其可依赖的竞争优势正不断缩水。市场数据显示,2025 年第二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出货量仅排第五,未来甚至可能跌出前五。 这一局面的根源仍是创新乏力。华为已将折叠屏技术延伸至电脑领域,小米推出 AI 眼镜,国产厂商正通过技术突破抢占市场;而苹果除了折叠机外,智能眼镜也仅计划明年上线。若持续缺乏硬核创新,仅靠品牌光环恐怕难以维系消费者的买单热情。